潛水日誌

水皮的潛水員 – 潛水事故

從前自己沒有DRY SUIT潛水經驗、對自己的設備操作不熟識、事前準備不足等等,都是導致一切意外的原因。任何一個小錯誤,也有機會釀成大意外。
這星期開始上潛水救援課程。 課程中,腦海迅速回顧最初在瑞典潛水的種種經歷 (潛水事故),對於自己的水皮,忍不住笑了…… 瑞典的水溫比較低,即使是夏天,也必須穿 DRYSUIT (乾性潛水衣),冬天也就不用說了 (見另一文「凍潛」及「破了凍的紀錄」)!數月後,待我學會 ICE DIVING 再分享吧!我 BUDDY K先生比較耐寒, (他身體無時無刻也在發熱的!) 所以每次都是我以手勢示意「我很冷」,然後開始上水面。上岸後,我的手仍是冰冷得很,乏力又不靈活,UNPACK GEAR 時總是感到十分吃力,有時甚至唉聲歎氣。我這一情況,嚴格來說,是 EMOTIONAL STRESS 的表現。 這裡潛水,要是租用潛水鋪的設施,包括鉛及樽,是不划算的。我們去年十月份買了大部分潛水用品 (DRY SUIT, UNDERGARMENT, HOOD, GLOVES, TANK, WEIGHTS),加上在香港買的BDC (浮力控制裝置)、電腦錶、REG (呼吸調節器)等等,可說是一應俱全。看似很專業,但實際上……

潛水事故 1 – 甩樽

第一次用自己新買的設備潛水,是夜潛。(今天上潛水救援課程,方知這是大忌!) 我們跟 ALPIN DYK SPORT (Urban Diving) 來到湖邊。其他人都很快便安裝好設備,穿好潛水衣,準備下水了!唯獨我仍在辛苦地穿上緊身的潛水衣,還未下水時,天都黑齊了!好不容易穿好潛水衣了,穿手套又是一輪功夫!最後,我拿著蛙鞋及潛水面鏡走到岸邊,作最後檢查。那時,ALPIN的老闆 Jonas 教練早就下水了,在水中指引我們,他並沒有因為我的笨手笨腳而顯得不耐煩。我差不多穿好蛙鞋,但厚厚的手套的指頭夾在蛙鞋的後跟,我想用力拔出,但立即聽到 J 教練在遠處大喊「OH! NO!」我才停下來,用陰力慢慢拔出來,否則要花一番心力把手套再次穿上了! 我必須在這裡稍作補充:我們2013年12月在香港學 OPEN WATER 開放水域潛水,2014年7月學 ADVANCED OPEN WATER,8月學 DRY SUIT,全都是在香港亞熱帶水域學的。而且學成後並沒有練習,等於白紙一張!我們是甚麼程度,那位 J 教練一看便知龍與鳳。下水後,他全程作我們的「導遊」。我們下水游離岸邊,我發覺自己的樽左右搖恍。原來我沒有綁好,快要掉下。J 教練和 K 先生在水中使力地把它固定回原位,又是一輪功夫。J 教練說「IT’S NOT EASY!」。為此,我深感抱歉!

事故 2 – 多次「彈水」

第一次穿那件 DRY SUIT,不太熟識其運作,對於加減空氣的份量亦未掌握,於是問題出現了!我上升一米,沒有及時排放DRY SUIT內的空氣,空氣因上升而膨脹,直接影響我浮力。有時我來得及排氣,但由於排放過多,會下沉回到湖底;要是來不及排氣,便一下子上升到水面,這有機會導致減壓病。如是者,我上上落落,不下三次。J 教練似乎見怪不怪,每次都只是看著我急升,再吃力地下沉,我尷尬極了! 我在瑞典的潛水歷程便是這樣的開始!換了是你,會放棄嗎? 瑞典會是我們進步的好地方。學有所成後,將來到其他繽紛海底世界,便能自如地游玩了!正面思維讓我們知道自己有甚麼不足,於是把握每次潛水練習的機會。我們甚至在家把所有設備拿出來,計時把所有設備安裝,並穿上DRY SUIT,看看誰最快!

事故 3 – 被沙啜實站不起來

第二次跟 ALPIN 潛水,是 SHORE DIVE (岸潛)。這是我人生第一次 SHORE DIVE (香港及夏威夷潛水都是船潛,把所有設備戴上後,輕鬆地跳下水便行了!)。回想那次經歷,簡直是體力的一大挑戰!我們在岸邊作好一切準備,戴上面罩,手提著蛙鞋,背著17KG 的樽,身繫10KG 的鉛,一步一步的迎著浪走出較深水位置。自己的重量,加上浪的阻力,本身己經很難走了。那湖的湖底是沙地,每一步幾乎也被沙吸吮,一旦失去平衡,浪花一來,便把我整個人向後倒下了!我的重量都聚在後面,沙吸吮得更緊。要站起來,談可容易?站了起來,又必須立即平衡並向前走,否則只會不斷重演!

事故 4 – 倒立彈水

終於成功下水了,又發現另一問題:我沒有穿厚襪。由於沒有厚襪,DRY SUIT的靴顯得特別鬆,但我又沒有把蛙鞋扣得特別緊。要是我的FINNING技術好,應該沒有問題的。然而,是我跳舞的習慣嗎?我經常不自覺地「POINT腳」,結果,我的腳掌完全走出了 DRY SUIT 鞋內,蛙鞋只是扣在 DRY SUIT 鞋,而非我的腳掌。我完全失去平衡,空氣在靴內聚,越來越膨脹,我不知所措,整個人倒立地彈了上水。上到水面,仍是無法控制方向,心也慌了,完全失去理智,只懂在水面半浮半沉地掙扎,都忘了 BCD 的存在。K先生見狀,立即過來為我的BCD充氣。我建立了浮力,這才鬆了一大口氣!但我全身己經虛脫無力了!

事故 5 – 控制不了浮力又彈水

另有一次,在瑞典西岸的 SMÖRGEN 潛水,我上升時控制不了 DRYSUIT 內的空氣,擔心起來,開始變得恐慌。我在水底吃力地掙扎,把自己沉回低位,甚至雙手抱著大石,但也沒有太大作用!(連大石也被我抱起來呢!) 最後,由十米水深的地方,三秒內彈了上水面。當地職員知道後,為我初步檢查有否減壓病的徵狀,並要我吸純氧氣,以減低潛在風險。 以上的初哥經歷,都是這大半年內發生的。從前自己沒有DRY SUIT 潛水經驗、對自己的設備操作不熟識、事前準備不足等等,都是導致上述意外的原因。任何一個小錯誤,也有機會釀成意外。而 SMÖRGEN 那次潛水後,我領悟多了,掌握了更多技巧。現在可以自己控制 DRY SUIT,而非被 DRY SUIT 控制。可以在下沉至底部之前己控制好自己浮力,不用腳踏湖底,揚起沙塵了!可以在上水前確保在5米水深完成3分鐘的安全停留,不會因上升過急而略過這重要的步驟。

學救援其實也是一種自救。學懂一切存在風險,即使將來沒有機會救人,也可確保自己不會成為待人拯救的一個吧!

續… 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TURN UP 體力提升飲品! 親身感受過,的確可以秒速提神! 香港朋友按此訂購 台灣朋友按此訂購 新加坡朋友按此訂購 其他國家的朋友按此訂購

1則迴響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