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期一周的潛水救援課程,理論加實習,得著比原先所想的更多。
要救人,先要懂得自救。遇到潛水面罩鬆了、 reg弄掉了、 抽筋、 頭痛、 在水中沒有氣等等情況,怎麼辦?在正常情況下,停一停,想一想,當然知道怎樣做。 但人一緊張,甚麼傻事也做出來,甚至連唯一的「生命線」也拋開。所以,潛水前的心理質素很重要。疲勞或壓力都會令自己應變能力大減,意外發生時,後果可大可少。
課程最後兩天,一眾學員跟著教練們到Stockholm東面的湖泊實習。簡介時,教練說‘some shits may happen’。這周末天氣好極了!藍天白雲,還有陣陣涼風伴隨陽光;加上那些特別安排的‘shitssss’,令人刺激又興奮!
我們分隊做了多個練習。尋找失蹤者、抽筋處理、自己尋回鬆開了的reg (這只是open water 的小小重溫)、水底救援驚惶的或沒有知覺的潛水員、沒有氣體、水面做人工呼吸、岸上拋繩、抬傷者上岸等等。其中一個練習令我印象深刻:在近岸抬傷者上岸。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可以這樣抬一個人 (像消防員救人那樣)!原來自己氣力很大,大得連K先生也可整個人抬在肩上,一步一步的走上岸。走到上沙灘,回頭一望,人人都向我舉起大母指!連最矮小的我也做得到!救人無難度!哈哈!
有一回,我與K先生一起做失去知覺及失蹤潛水員,另外兩位同學尋找我們。他們尋到我們後,要帶我們上水面。唯我的救援者帶得頗急,上升時,我的電腦錶不斷響警號,示意上升太快。但我那刻甚麼也做不了!救人分秒必爭,但不可心急的!
有兩次做完練習,大家準備上岸時,其中一位教練大叫救命,說他buddy在水底有意外。大部份同學都已上了岸,而在水中的又沒有鉛,沉不下去。六人的救援團立即進行分工並行動。有人作指揮,有人落水作後備救援,有人在岸上作準備,有人負責聯絡外界的緊急救援。正個過程十分逼真,每位同學都落力做好自己的角色。事後檢討時,教練們都仔細地提出剛才的不足之處及值得讚揚的表現。我們很清楚自己都有做得不好的地方,心中不斷回想,這一步做錯了甚麼,那一步應該是怎樣怎樣做的!但正如教練所說,Learn from experience (從經驗中學習),剛才大家的表現,在當時的情況,已經是最好的了!
雖然自己是合資格的Rescue diver,但我相信如果有事發生,我仍會不知所措,出盡百般亂子。 經歷了兩個模擬救援練習,深感救援是一個頗辛苦的工作。所以,以後buddy check還是認真一點!免得自己或buddy因些微錯漏而導致意外發生!對我來說,這一課程最大的意義並非令我成為rescue diver,而是令自己出意外的風險減到最低,不用勞煩其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