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練給我們一份有趣的功課,到平日出海上課的海域,在水底搜集數據,畫一幅潛水教學用的地圖。與地理這一科結緣十多年,從未試過自己搜集第一手資料畫地圖!
剛過去的周末,我倆到Björkvik潛水做功課。
平時跟潛水中心出海的話,六時半便須由家出發,晨早到達中心準備。對於不喜歡早起的人來說,簡直是毅力的考驗!仇次難得逃離早起的魔掌,我們決定接近中午才到達潛點!
那天,中心如常地有OPEN WATER課堂。我們到達後,他們經已潛完第一次了!後來,我明白「早起的鳥兒有蟲吃」的道理!最明顯的是,幾班潛水學員一早下水,浮力控制不好的初學者總會把水底的沙揚起,使水變得混濁,能見度大降。另外,原來早上潛水是有原因的,因為下午開始,海浪會越來越大…… 在水面游得吃力之餘,有機會暈浪;而且,失散後上了水面,又比較難找到對方!
下水前,我們必須知道怎樣有效地在水底量度距離…… 你知道嗎?XD
我們由岸邊直出,以水底的報告版為中心點,以U形的方式前進,每次轉90度。每深一米便記下踢了多少次,以方便上水後劃水底的等深線。
似乎是很容易的事,但事實上有太多微細之處需要注意。例如我們需確保帶路的能專心定方向之餘,與記錄者保持一樣的速度及距離。又例如負責記錄的須控制浮力得宜,確保電腦錶能貼近水底,同時不可揚起沙塵。
有一次,帶負責帶路的他走得快,剛巧我停了下來做記錄。我台頭一看,噢!不見他蹤影了!於是我繼續向剛才的方向前行,但始終找不著,一分鐘後,慢慢上水。水面,浪大。我環視四方一會,也沒有他蹤影。不一會,看見他浮在距離我大概二十米的水面。原來他發現失散後,也回頭向我的方向游。我們在水底擦身而過,也看不見對方,可見能見度確實相當低!
其實以這樣的方法畫地圖,效果有多準確,大家心中有數。向岸的方向,海水會推我前進,使我游得比另一方向的快,令量度距離有偏差。另外,即使對著指南針,方向也不時需要調整。即是說,我們所走的路線,並非完全直線。
雖然中途有小意外,加上搜集的數據不準確,回家後好歹也完成了這幅水底地圖!

真的好厲害
可以完成這樣的一幅畫
讚讚
其實學左啲技巧, 人人都畫到! 🙂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