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場生活 旅居瑞典

操勞之樂

農場的工作雖然天天相同,但對著牠們總是不厭倦的。

一天工作過後,晚上,與農埸媽媽坐在大廳地下,討論著瑞典身份的問題。身為德國人的她,對於瑞典的行政效率極為不肖。尤其她近來遇到的問題,不少官方程序為她帶來極大不便。這令她有點厭棄這身份吧!相反,我來自所謂一國兩制的香港,民主自由是甚麼回事?教育制度又是怎樣發展?不為自己,也想為自己的下一代想想,希望有一個較好的環境成長吧!兩個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女人,在同一事情上有不同的取態……

聊天的同時,我不斷撫摸著黑狗LUCKY。她因好姊姊逝世而傷心了好一段日子了。看見她經常垂頭喪氣的樣子,我也很傷心。我提議帶牠到上樓與我共渡一宵。可惜,當我走到門口時,回頭叫牠,牠只走回自己主人身邊。不要緊吧!反正我只想牠高興,牠待在主人身邊會有安全感的。

誰說拉布拉多不忠心?誰說拉布拉多只懂玩不懂看門口?

20170319_114021.jpg

翌日,我負責打理農場的日常事務。

首先,我把公雞母雞放出來,讓牠們鬆鬆筋骨。雞屋頂層有道小門,小門打開後,公雞母雞都會排著隊,一個跟一個的沿著斜梯走下去。我把斜梯放得不好,令牠們都幾乎失平衡,有些甚至走了兩步,返回屋子裡。我立即把梯弄得好一點,使其斜度均勻些,牠們才敢再排隊出來啊!哈哈!我又走到雞屋的另一邊,把雞屋的大門打開,探望下層的黑色母雞,她仍站著,太好了!

話說前一天,與M在農場四周遊玩時,他看見那黑色大母雞異常地站在一角不動,其中一隻眼睛還瞎了。M慌忙回家通知媽媽。農場媽媽立即走出來,抱起母雞,檢視牠的狀況。應該是細菌感染吧!可憐的母雞,牠是這農場最獨特的母雞,很懂得照顧自己的小寶寶,對人類和其他雞也很和善。農場媽媽見牠不走動,但仍有能力站著,便放牠在一馬肉旁 (兩個月前因身體問題而被宰的老馬),方便牠進食。但她仍是一動不動,其他雞走來啄食,她既不參與,也不走開。我倒了一小盆水,放在牠面前,但牠也沒任何反應…… 所以,今早,當我見牠仍能站立,情況沒有惡化,也鬆了一口氣!

之後分別來到母山羊、公山羊及綿羊的地盤,各給牠們一車份量的糧草。山羊喝水不多,所以基本上三兩天才需要添加一次。

綿羊們住在距離400米之外的地方。那裡風涼水冷,綿羊可在室內室外的圍欄內自由走動。我見牠們的水盆都快見底了,於是從圍欄外的大水桶倒些水給牠們。你知嗎?綿羊可能是全世界最笨的動物!圍欄有兩層,內層是只有人類小腿高度的鐵線,有(靜) 電流通的;而三寸之外,有一外層,是一兩米高的鐵欄。我即使打開外層鐵欄,牠們也不懂得跳出來。綿羊不是不懂跳,牠們只是慣性向前直衝。不過綿羊傻得很可愛,所以我很喜歡牠們!

來到比較複雜的馬棚。雖說是馬棚,但裡面住的都是山羊母女,以及小牛暴雨

其中一對山羊母女 Christina & Katina (可能串錯…),需要特別的安排。山羊媽媽在一歲時意外地被兄弟搭上,數月後誕下小寶寶。這絕對是農場媽媽意料之外的。C 太年輕了,身體機能還未準備好孕育,所以誕下寶寶後,沒有母乳給寶寶。牠最初的乳房近乎平坦,任由寶寶怎樣吸吮,也沒有奶,只是換來痛楚。不過牠對寶寶很好,沒有像Anna般踢開自己的寶寶不許吸吮 (看初為人母)。寶寶 Kat 多次吸吮媽媽,令她的乳房慢慢變大了,身體開始懂得製造母乳。可是,這寶寶沒有足夠的母乳,我們每天也給她餵兩餐沖製的奶。

我打開馬棚的大木門,把C帶出來,繫在室外。而 Kat 則自由走動。 Kat 每次見到奶樽,也高興得跑來。牠邊吮邊使勁地搖著尾巴,十分可愛!我走到那裡,牠也喜歡跟著,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小寶寶。有時我會抱牠會媽媽身邊,讓牠吮些母乳。

20170320_095020.jpg

回到馬棚,還有其他山羊母女。牠們都擁有獨立的間隔,不受其他動物干擾,讓媽媽靜心調養身體,及照顧小寶寶。我給牠們一些糧草及食水,便不打擾牠們了。

至於小牛女暴雨,本來牠可以與爸媽一起在戶外相處的,但有一回牠跳出了圍欄,農場媽媽便遷牠到馬棚內。不過把牛困在室內,並非樂事。牛的屎尿比其他動物多得很,困小牛女暴雨在裡面一天,地上都是厚而濕的糞堆。所以帶了C & Kat 出外之後,便要把小暴雨移到另一個房間。而我……則要清理骯髒的房間。唉,其實我的手腕仍未完全康復,這一極粗重的工作過後,真的累得想立即躺下休息。

也許我休養得太久,工作了半天已累得剩下半條人命了!

20170121_084800.jpg
當小牛女暴雨與媽媽VARA一起時,也難分誰是誰了!

 

 

3則迴響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