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水日誌

平日的潛點 @ 都柏林

平日常去的潛點,海底下是有生物,不過每次出海,總是大浪又能見度低。間中幸運的話,遇上好天氣,水質清晰,的確可看到不少色彩 (再電筒下)。一般的船潛,多只是抱著鍛鍊的心態出海,不至失望,偶也有驚喜!

愛爾蘭潛水 – 都柏林

疫情尚未正式劃上句號,大家已經因政府的逐步寬限而回復半正常的日子。

潛水界也不例外!

我的潛水會 (The Irish Underwater Council 旗下的小會) 安排的潛水活動比疫情前來得更密,大概要趕上夏季的尾班車,讓大夥兒在8月的潛水trip前多些練習,熟習水性與溫度吧!

基本上,如非天氣太惡劣,平日和周末也有潛水活動的。

我與 K 先生住的比較遠,由家出發到 Dún Laoghaire 的 Coal Harbour (計算交通擠塞時間,半小時至個半小時,所以總要預早出門。(都柏林的市內交通,落後得嚇人呢!)

來到集合地點,set 好 gear,便悠閒地等其他人到齊。

跟這潛水會潛水,每次都是被分派潛伴的。對於這一安排,其實我一直都不悅。明明潛水是為了和 K先生在水底拍拖的!無故分開我們!我與K先生經過長期磨合,建立今天在水中的默契。現在要和其他人做潛伴,真不習慣。那種不習慣不止在心理上的。例如每個人的速度不同,即使下水前說好是慢慢潛,但人人對於快慢的定義都不一。有時候停下來拍攝,要調整燈光與角度,有時拍一張不滿意,想拍多幾張…… 拍得久了,又不好意思要別人等…… 跟陌生潛伴大概建立了默契後,下一次又是與另一位潛水……

所以,我現在都沒有帶相機下水了……

剛過去的一次,我與新潛伴S 坐同一艘艇出海。

那天浪大得很,快艇駛離開平靜的避風碼頭後,迎面的便是此起彼落的浪濤。大家站在艇的兩側,一手緊緊的抓住中央的鐵架,身體面向前方,好看清楚前方的浪濤,準備隨時曲腳避震。

出發前,我見天色不太好,預先吃下暈浪丸,才沒有出事。

由於疫情關係,每艘艇都有人數限期,如今大家都有不少空間,整理gear的過程,一點也沒有擠迫感覺。

S 也是會暈船的人,所以當艇到達潛點,停下來時,我們二話不說,整理自己的gear。

以前,跟K先生潛水,buddy check 時總會多了重情人的觸角。而他,可能也是以照顧老婆般的心態看待 buddy check 吧!

離開他,跟其他人潛水,無疑逼使自己成長。

不論是在男或女潛伴前,也希望盡量做到最好。畢竟自己不是初哥,又曾經在瑞典當過潛水長,總不能在人前示弱的吧!(傻)

我與 S 在艇上做好了buddy check,便一人一邊的向後翻下水。

噗!下水了,二人在一高一低的海浪面游向對方。海浪頗大的,雖然有BCD (浮力裝置) 的浮力,但浮在海浪上不免有種壓力。最後檢查整理一下自己的裝備,便手勢示意一起下沉到水底。

隨著二人慢慢下沉,海浪的力量越來越減弱,我也好好的調節自己呼吸。(說起潛水空氣用量,我每次都與K先生比,比誰用得少!說來也帶點自豪的,我每次都比他用得少。怎樣計算,見下文。而事實証明,去年醫生跟我們做了個肺功能的測試,醫生也說我的成績比同齡同性別的好得多,是超高的水平!哈哈!而K先生也不錯,也是屬於中高水平!)

我對於這潛點 The Muglins 不太熟,所以便由S 帶路了。我們在下水前大概也說好了方向的,萬一中途帶錯方向,另一人也知道應該那裡去!

S 之前來過 Muglins,大概知道甚麼地方有機會看到 dogfish (白斑角鯊)、龍蝦、小龍蝦等比較喜歡躲在大石底或洞穴內的水中生物。每每發現到有趣的,我或她都會用手上的電筒打圈,讓對方注意。

當天浪大,海底都漂浮著不少微粒,電筒需比平時放得更低,才勉強看到3米內的景物。(3米是都柏林正常的能見度吧!)

雖然水底能見度不高,不過仍見不少海葵、海膽、海星、水母,以及蟹和魚。

在水中不斷探索,時而照著色彩繽紛的海葵,時而照著陰森森的石縫,二人間中眼神交流,向對方表達心情。水底的溝通,除了手勢,便是眼神了。

突然間,我們被一股水流沖向後方。突如其來的水流,雖然不太強烈,但總得離開這水流範圍。我們於是向下沉,沉到海底,感覺那水流也減弱多了。

潛了大概20分鐘,S的指南針出了問題,只能用我電腦錶內的指南針。於是,回程時,由我帶路。來到一崖壁前,時間差不多了,我們便放SMB (Surface Marker Buoy) 上水,向海面船上的人示意,我們準備上水。S在9米時放出SMB,SMB順利升上水面後,我們緩緩上升到5米的位置,做安全停留。那裡接近海面,影海浪影響大,我們的身體隨海浪上上落落前前後後的擺動。二人緊緊看著自己的電腦錶,確保自己在4-6米的範圍內。

與女生一起潛水,感覺多一份可愛的傻氣。在安全停留的最後15秒,我們手勢一起倒數,最後她還給我一個心心手勢。雖我跟S不太認識,不過在海裡,潛伴就是交托生命的朋友。看到這個心心手勢,我報以微笑的眼神。

上水後,浪濤比下水前似乎大了些,我們在原地等待快艇緩緩駛近。我先把18磅的鉛解下,遞給船上的潛友,然後解下BCD,連帶空氣樽遞上船上。這一過程,坦白說,對我有點難度。浮在海面上,風浪總把的昏得暈眩氣喘,一手向上抓住艇邊的繩,好讓自己不會被沖走,另一手則要快快卸下身上的鉛和樽。船上的人,其實也不甚好受的。風浪下,人跟艇都被拋得左右搖晃,還得低頭幫助海上要上船的人,其實很辛苦的。上船最後一個步驟,是用蛙鞋的助力,向上一推,把上半身躍上水,然後用手臂撐著身子爬入船身。整個過程其實很費力的,上船後,整個人都氣喘著……

稍稍回過氣來,與其他潛水員互相交流,分享水底的見聞,談談潛水經驗,也是一樂。

 

潛水空氣用量

以我這次為例,我使用12公升的空氣樽,在13.5米 (2.35 bar) 潛了38分鐘,用了87 bar 的空氣…

我的潛水記錄 1
我的潛水記錄 2
我的潛水記錄 3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87 bar drop X 12 Litre cylinder size / 2.35 bar pressure) / 38 min = 11.69 Litres / min

**正常人每分鐘的呼吸率大概 20-25 L/min

計計自己的吧!!:)

******************

潛水員的營養補充

另外,早前學高氧潛水理論時,提及潛水員的營養補充。原來潛水時, 我們在高壓環境下吸入較多比例的氧氣,會令身體產生大量自由基,所以平日須補充一些抗氧化食品 (如OPC3)

Isotonix OPC3
有助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損害,並促進心血管健康及正常視力

UNIS SHOP 登記做優惠顧客,任何消費也可享有現金回贈

******************

其他愛爾蘭潛水體驗

西岸:Coral Beach

西南:Portmagee

東岸:Howth、Sandy CoveGreystone

南部:Kinsale

北部:Tory Island

 

每次潛水,舟車勞動一輪,回到家,總要花至少2小時清洗 gear…  所以之後要休息一下…… (需要turn down 幫幫忙)

親身感受過,睡前半小時喝一杯,一覺睡到天亮!

香港朋友按此訂購

台灣朋友按此訂購

新加坡朋友按此訂購

其他國家的朋友按此訂購

Isotonix Essentials™舒寧營養沖飲
睡前一包turn down,助你身體製造褪黑激素,容易入睡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.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.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